
对于物联网来说,区块链到底有什么用?
- 分类:行业洞察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2-29
- 访问量:0
去年10月,国家将区块链技术确定为核心技术战略发展方向,激起了社会各界空前高涨的关注热情。虽然人们普遍看好区块链的长远发展,但是,正因为区块链与众不同的技术架构和商业模式,使得很多人对其充满了困惑。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希望进一步了解区块链,找到区块链与自身行业的结合点,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区块链模组和传统物联网模组有什么区别?
我们知道,传统物联网模组,就是基于基带芯片的一个通信模块。对于终端设备来说,它就是一个“手机”,提供了网络连接的能力,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模组还可以提供包括位置服务能力、二次应用开发能力以及AI能力等更多的拓展。
而区块链模组,在传统模组的基础上,增加了区块链应用框架,使之具备接入区块链网络的能力。
通俗地说,终端设备的传感器产生数据,传统物联网模组传输数据,而区块链物联网模组,增加了“上链”的操作。
上链有什么好处?
首先,上链的终端设备,会拥有一个唯一的ID,并且不可篡改。这相当于给设备颁发了一张防伪身份证。其次,上链的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之前,区块链模组会对数据进行“签名”,把“哈希值”记录在链上(哈希值,即HASH值,是通过对文件内容进行加密运算得到的一组独有的二进制值)。当应用方要从云端提取数据时,可以与链上的“哈希值”进行比较。如果是一样的,则证明数据未被篡改。
芯片级的区块链物联网安全技术,在终端侧芯片就进行了数据存证和签名,区块链中的所有数据传输都经过了严格密码学处理,从根本上杜绝了数据的篡改,还可以实现数据的溯源和追踪。
这么说吧,如果说物联网实现了海量数据的低成本获取,那么区块链则使我们能够大规模、高效率、低成本地信任这些数据。毫无疑问,区块链对物联网来说,意义重大、作用显著。
除了帮助服务提供商杜绝终端数据篡改之外,区块链物联网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杜绝服务提供商对数据进行篡改。
通过区块链物联网,大幅降低了双方甚至多方的信任成本,也降低了风险,为物联网金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万物互联”的不断推进,物联网设备已经进入了几何级增长的状态。根据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252亿。物联网设备数量的增长,意味着数据量的增长。
我们都知道,数据是新时代的“金矿”。如何管理海量设备,如何挖掘海量数据中的商业价值,决定了数字经济时代的竞争力。毫无疑问,区块链模组打通了区块链应用平台和物理世界的连接,赋予物联网设备访问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能力。基于合约就能够实现数据交换,让交换产生价值,让数据资产化。
Gartner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75%的物联网技术已经采用或计划在2020年底前采用区块链技术。这也充分证明,区块链技术正逐渐成为物联网的标配。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基于NB-IoT、5G技术的区块链芯片和模组也会大量出现,为“万物互联”提供数据交换的基础环境,为包括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行业应用场景提供安全保证,也为数据价值挖掘、商业模式闭环开创崭新的局面。
智能、安全的数字社会时代,将由区块链和物联网携手开启!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