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凯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姬可鹏先生应邀出席由北京基金业协会等联合主办的“2025产融夜话:变化与重塑”未来可持续投资私享会,与众多上市公司、投资机构及创业企业的代表共同探讨产融新生态的构建与发展路径。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与价值重塑将扮演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角色。在这一背景下,培育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各行各业共同追求的目标,旨在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注入新的动力。在本次专业讨论会上,与会代表对科创板的发展前景和并购市场的最新动态进行了深入探讨。姬可鹏先生提出,尽管当前股权投资市场在退出机制上面临一定挑战,但他预测到2025年,并购市场将迎来交易量的增长,同时,S基金也将展现出更大的发展潜力。 姬可鹏先生进一步强调,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和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发展前景可能超出市场预期。然而,要实现这些行业的快速增长,还需要行业内部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协同合作。这些新兴行业的崛起,不仅预示着投资机会的到来,也对我们的创新和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与会代表回顾了中美两国资本市场的成长历程,指出尽管我国资本市场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但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在大国崛起的关键阶段,科技创新的突破以及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全面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其他代表认为,在货币宽松环境下,科研支持力度加大,预计未来三年A股市场将迎来创新期;医疗领域并购活跃,2025年一级市场可能出现空窗期,企业价值凸显但投资风险上升;2024年AI投资挑战加大,投资者应具备专业素养;我国制造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上具有优势,出海和AI智能硬件领域有望实现增长;SaaS模式接受度提高,AI智能体商业化前景可期。总体来看,投资机构对2025年科技行业并购持乐观态度,同时提醒企业注意风险,建议通过并购实现资源整合和市场拓展。在资本市场政策趋势讨论环节,资本领域代表通过分析近十年A股IPO数据,强调了资本市场在实体科技企业崛起和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股票市场活跃度与私募股权投资活跃度密切相关,形成了一个从科技企业股权投资到企业上市、基金退出的完整生态链。同时,代表解读了资本市场融资与并购政策的演变,特别是“并购六条”政策,预示着资本市场将进入并购新时代,推动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转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上市公司代表就市值管理发表了深刻见解,将其视为价值创造、经营和实现的综合过程,并结合实践经验分享了市值管理难题的思考。他们还指出,国家对数据要素的重视为AI大模型产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撑,预计2024年AI智能体的兴起将为产业应用带来新机遇。展望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的落地将对行业发展保持乐观态度。此外,通过并购重组和市场布局,企业能够应对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会上,创业者代表们坦言,对2025年持理性乐观态度。 随着2025年的到来,资本市场揭开了新的篇章。在这一历史时刻,上市公司、投资机构及创业企业携手共进,共同构建突破性的产融生态模式。这不仅标志着金融与产业融合进入新阶段,也预示着资本市场将迎来更深层次、更广泛的创新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