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5月行业代表参加总书记座谈会、6月初国常会研究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后,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的《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再次引发高度关注。
发展创业投资是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政策措施》围绕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和管理制度,积极支持创业投资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了哪些内容?《政策措施》明确5方面重点举措,一是培育多元化创业投资主体;二是多渠道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三是加强创业投资政府引导和差异化监管;四是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机制;五是优化创业投资市场环境。对于培育多元化创业投资主体,政策中提到鼓励行业骨干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创业平台机构等参与创业投资,发挥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作用,以加大高新技术细分领域专业性创业投资机构培育力度,带动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促进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在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方面,政策中提到鼓励长期资金投向创业投资,尤其支持保险机构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充分发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企业重组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政府引导和差异化监管内容中,提到了优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围绕企业专利产业化开展领投和针对性服务,加强规范化培育和投后管理,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国际专业投资机构和团队在境内设立人民币基金。在健全退出机制中,政策提到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建立上市融资、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绿色通道,加快解决银行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企业的股权退出问题。支持发展并购基金和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优化私募基金份额转让业务流程和定价机制。对于优化创投市场环境,政策中提到防止出台影响创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积极性的政策措施,营造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金融生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银行与创业投资机构加强合作。为了推动长期资金进入一级市场,顶层设计早已进行了系统谋划。2023年7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在第四章对创业投资基金进行了专门规定,提出:1)国家对创业投资基金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其投资成长性、创新性创业企业,鼓励长期资金投资于创业投资基金;2)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对创业投资基金实施区别于其他私募基金的差异化监督管理;3)登记备案机构在登记备案、事项变更等方面对创业投资基金实施区别于其他私募基金的差异化自律管理。2023年9月10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将保险公司投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未上市公司股权的风险因子规定为0.4,消除了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的障碍。2023年10月25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经营效益类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3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3年周期指标为“3年周期净资产收益率(权重为50%)”,当年度指标为“当年净资产收益率(权重为50%)”,引导保险资金进行中长期投资。在今年4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上,提到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顶层设计力争推动长期资本进入创投市场的用意也很明确,通过培养内心资本,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今年6月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也曾明确指出发展创业投资是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资金配置不均衡,融资结构不合理”,耐心资本严重不足。对于创业企业来说,资本不足的问题更加明显,尤其是企业从初创期跨入成长期的衔接阶段,资金瓶颈最为严峻。目前,商业银行贷款不良率约1.6%,出于对风险管控的原则,显然无法满足创期企业的需求。对比海外,如美国为了发挥小企业对促进技术创新、增加GDP、创造就业机会的作用,制定了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简称SBIR),鼓励小企业的进行科技创新,解决小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并通过小企业技术转让计划(Small Business Technology Transfer,简称STTR),促进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小企业和非营利性研究机构的合作,解决技术转化的问题。同时,美国用财政资金作为种子基金,淡化了投资回报、退出,以及不谋求专利或技术所有权,加大了对于创新型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可见耐心资本对于企业创新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发展创业投资而言,后续还需要在资金来源多元化、完善退出机制、建立更灵活的监管体系等方面做更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