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哪些方向?时间:2024-05-07 会议对于中国经济形式上的判断指出,“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增多,动能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改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质效向好的特征,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对于风险,会议认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整体来说,会议对一季度经济运行状况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回升向好是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和趋势。 基于对宏观形势的判断,会议释放了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信号,即“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这意味着经济修复并不必然带来逆周期政策支持力度的回落,二季度的政策支持力度大概率不会弱于一季度。 对于财政政策来说,后续依旧保持必要强度,提出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 对于货币政策来说,维持“稳健”,特别强调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也就意味着后续利率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在扩大内需方面,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落实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要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要。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持续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要抓好安全生产,推动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升级。要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消费品端,汽车预计仍将是最大的抓手,预计相关部分有望出台进一步的细则。 设备更新方面,在偏高的产能利用率情况下,部分行业有望迎来产销两旺的格局。相关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此次会议明确肯定了民企“出海”热潮,提出“支持民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同时提出,要积极扩大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等多元化的外贸方式,以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023年9月,习总书记于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及“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式列入2024年经济工作安排中。此次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希望地方能够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和资源来发展新技术,而并非一窝蜂地涌入到当下过热产业。 本次会议还提出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在于要不断完善和活跃资本市场,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更多源源不断的“活水”。而耐心资本意在强调中长期投资,部分具有战略性的新质生产力要立足长远,从更长维度看待其经济特性。 |